
端午節前後,龍舟競渡如雨後春筍,這個充滿濃厚傳統特色的運動,為香港這個活力之都增添更多色彩。形形色色的龍舟比賽吸引不少中外人士和團體參加之餘,親身到場觀賽也成為市民歡度佳節的節目。愛羣義工團自二零一零年起與鄰舍輔導會合作,夥拍該會的特能人士組成龍舟隊進行訓練和參賽,以別具意義的方式慶祝佳節,實踐共融精神。《愛羣》這幾年間都有跟進龍舟隊的動向,今年更特意採訪他們的參賽情況,亦邀請了其中兩名義工和兩名特能人士的家庭分享他們的感受。
龍舟運動展才能
愛羣義工與特能人士組成名為「臥虎藏龍」的龍舟隊。今年,他們在端午節當日參加西貢區龍舟競渡的特能共融男子中龍賽,並勇奪季軍。其後,他們也在「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中,再摘下國際展能錦標賽的季軍,成績相當不俗。
已經第四年參與「臥虎藏龍」隊,現駐守押解及支援組的二級懲教助理李廣標有這樣的體會,他說:「我們每年的春季便開始密鑼緊鼓練習,積極備戰。而每年度的隊伍都有新的特能人士加入,起初他們都比較害羞和拘謹,但在一同參與訓練後,他們在義工的陪伴下,都願意打開心扉,與人交流。我看到很多特能人士在參加這活動後都變得活潑開朗,大大提升了社交能力,也變得合羣。」
李廣標的同儕二級懲教助理湯素瑩也有相似的感受,她說:「我是龍舟隊的生力軍,從很多師兄師姐那裏得知這個具特色和意義的活動。我們很多時都在星期日的正午時段進行訓練,偶爾也會遇上惡劣天氣,但不論風雨陰晴,特能人士的家長均帶同子女出席訓練。訓練時,他們非常投入,縱然練習是艱辛的,但他們都咬緊牙關堅持到底。我深感他們藉參與龍舟活動,熬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堅毅精神。」獲獎固然高興,而令兩位義工更欣慰的是他們的拍擋能夠展現出堅毅的一面,連在場的市民都為他們的表現而鼓掌,充分肯定他們的才能。
樂倡共融理念
共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願景,包含了不同層次,例如跨代、跨文化和傷健共融,這都需要大家身體力行去實踐。湯素瑩說:「共融建基於互相尊重、理解和欣賞,每個人的特質都各有不同,參加活動讓我有機會認識特能人士和他們的家人。我深深感受到他們父母的愛,這種愛絕非單純的溺愛,而是渴望子女成長的關愛。大家都理解他們的學習能力較遜,但父母卻沒有過份的保護他們,反而鼓勵兒女從吃苦中成長,即使訓練有一定的風險,他們都願意交託兒女予我們照顧。當看到兒女有所進步,父母都非常欣慰。看見他們的相處之道,着實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李廣標也認同這項義工活動促進同事間的關係,他說:「首長級、管理級和前線同事均持續參與『臥虎藏龍』隊,即使大家在工作上的職級和崗位有所不同,但都願意互相配合,一同在公餘時出席訓練。我們打破了工作上的隔膜,彼此能坦誠交流,互相分享和支持,這正好體現部門同事間的共融文化,從另一個層面上實踐這個理念。」
健兒背後的「她」與「他」
兩名有近十年划龍舟經驗的特能人士羅志宏及林兆良即使在烈日下曬得雙臂通紅,仍然樂在其中,享受這個改變他們生命的運動。說到龍舟,二人的話匣子便輕易打開,與家人笑談多年參加龍舟運動的喜悅。
羅志宏在西貢舉行的比賽中獲獎,上岸後他難掩興奮之情,說:「我很開心!」陪伴在旁的母親都笑逐顏開。他母親表示,兒子過去無間斷參與練習,不但變得外向和開朗,更大大改善了抗逆能力和生活態度。她說:「起初看到兒子下水時不禁有點擔心,一方面希望他能進步,但又害怕他受傷,心情很矛盾。總會緊張地在兒子身邊團團轉,噓寒問暖。但當兒子漸漸成長,我也沒有像以往般的憂心。而且,義工們非常細心照顧兒子,所以我更加放心。現在,當我送兒子出席訓練後,我們一班家長也自行找地方相聚交流,到完結時才接回兒子。」
她笑說:「今天見證志宏從容地在風浪下作賽,我為他的成長感到驕傲。」眼見兒子逐漸建立自信,作為家長實在倍感安慰,她坦言這是人生中最好的禮物。
林兆良是另一名資深的龍舟隊員,而他的父親則是龍舟隊的忠實「粉絲」。他父親說:「我欣賞愛羣義工的無私精神。由於鄰舍輔導會的特能人士會與很多不同機構的義工組隊練習和參賽,有時候當其他特能龍舟隊伍,在訓練時義工人數不足,愛羣義工也會無分彼此,替補其空缺的位置,幫助特能人士進行訓練。義工齊心熱誠貢獻自己,這份精神令我非常感動。」
林兆良父親又指,龍舟運動不但令兒子改變,他也由觀眾變成參加者。他說:「我很喜歡攝影。義工和特能人士划龍舟時的動感姿態、笑容和充滿歡樂氣氛的畫面,非常吸引,我很希望用鏡頭記錄這些珍貴的片段。我經常隨隊拍攝,然後我會處理照片和製作一段段的影片,讓義工、家長和他們的子女共同見證團隊的成長。我已經協助龍舟隊拍攝多年,這個過程實在樂此不疲。」
無論是愛羣義工、鄰舍輔導會的特能人士和家人,他們都藉攜手參與龍舟運動,打破種種的隔膜,活出真正的共融理念,散發和諧、關愛的正能量,帶給社會正面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