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義工心聲 > 懲教團隊的正能量天使

愛羣義工團(前身為「懲教職員義工團」)於二零零五年成立至今一直秉持着「愛心同行,關懷社羣」的宗旨,服務有需要人士、促進社會共融,以及宣揚義務工作的意義及樂趣。團隊去年已經有3200名登記義工,擁有29支分隊,總服務時數超過31,000小時。義工們參與多元化的社區服務和義工活動,見證了懲教人員熱誠服務社會的一面。

「全面的關懷 將正能量散播社會的不同角落」 ── 李國寶

團長李國寶誠然認為義工團的發展令人鼓舞,各分隊主動連繫不同的社區組織,參與有意義的服務,而分隊之間也經常合作一同參與活動,足見團隊強大的組織性、團隊精神和動員能力。他說:「義工團參與探訪關懷長者、傷健人士、醫院病童,為青少年和少數族裔提供運動訓練和生命教育,另外亦支援各類慈善及義工活動的人流管理和場務工作等,為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而且,義工藉參與服務也獲得更多心靈和精神上的滿足,相得益彰。」

李國寶續指,部門在二零零八年獲頒發「全面關懷大獎」及去年獲得連續十年或以上「同心展關懷」標誌,嘉許部門在鼓勵義務工作、關心員工家庭、聘用弱勢社群、推動環境保護、傳授知識技術及樂於捐助社羣等範疇均有傑出表現。署方鼓勵同事參與義務工作,而同事們多年來均積極投入社會服務,實踐義工團的宗旨。同事的默默貢獻得到社會的認同,義工團不但在二零一一年獲得由義務工作發展局頒發的「香港傑出義工獎」,更加在今年首獲「同心展關懷」標誌,對義工團來說是極大的鼓勵,更能推動同事進一步投入義工行列。

李國寶表示:「團隊希望進一步宣揚義務工作的意義,去年除了更新義工團網站外,更加開設了Facebook專頁,利用網絡平台更廣泛地傳播正面的訊息。歡迎同事及有興趣人士登入Facebook,搜尋關鍵字『愛羣義工團』,並『讚好』專頁,以瀏覽相關資訊及留意最新動向。」

t15a8 t15a9
「一份小小的禮物讓受惠者暖在心中。」 ── 梁熾坤

現駐守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的懲教主任梁熾坤,另一個身分是一名交通安全隊高級副隊監,在公餘時一直不遺餘力服務社羣。他說:「我擁有精神科登記護士的資格,深切了解到生活和工作上積壓的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愛羣義工團不但協助同事建立一個健康均衡的生活,同時也透過無私的奉獻,將關愛帶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

他憶述一次義工活動,令他有「禮輕情義重」的體會。他說:「當活動臨近結束時,一眾義工開始向參加者派發紀念禮物包,他們立時很踴躍地圍在義工身旁,當中更不乏長者。我們立時意識到要維持良好秩序,避免他們受傷。雖然是一份小禮物,但對參加者而言卻十分具紀念價值,能夠帶給他們美好的回憶。他們拿取禮物後向義工表達的真誠道謝,所帶來的感動和滿足,這份喜悅是無法取締的。」

p15a1

 

「女兒成為了我不可或缺的義工伙伴。」 ── 黃月好

一級懲教助理黃月好現時駐守勵顧懲教所,協助體育會拔河隊成為其中一支義工分隊。她表示:「我和隊員在公餘時間積極參與義務工作,以體育才能服務社區,多次以義務教練的身份走進中、小學校園及社區,義務教授拔河技術及推廣工作,讓他們體驗箇中的樂趣。推廣運動及健康生活的理念之餘,亦可讓更多人認識懲教署,提升部門形象。」

她笑指,女兒受自己的影響,也熱衷義務工作。她說:「我過往一直抽空參與女兒學校的義工服務,我倆的話題更不時圍繞參與義工時的點滴。而女兒自兩年前起亦開始跟隨我出席部門舉辦的義工活動,這不但成為了母女二人日常的親子活動,在不經不覺間,我們同時融入了對方的工作和學習的圈子,大大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溝通。而在每次需要更多義工的投入時,她都會化身『小聯絡人』出手幫助,呼籲同學的家人一同參與。我認為這是不可多得的德育訓練,促進她的成長。」

p15a2

 

「他們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一個發揮的舞台。」 ── 吳家玲

現時於押解及支援組工作的二級懲教助理吳家玲,自二零零七年起加入義工團。她說:「我本抱着回饋社會,施比受更有福的心態加入。沒想到現時參與義務工作就成為我與家人生活的一部份,我很高興見證義工團的成長和壯大,令社會上更多人士受惠。很多人或以為做義工會浪費難得的休息日,但其實在參與的過程中,我們卻看到平日生活看不到的人物和風景,別有一番感受。」

一次與殘疾人士活動的經歷,令她明白到義務工作不是單純的施予和付出,更從中有所得著。她說:「或者很多人會認為,健全人士能夠比殘疾人士做到『更多』事情,然而,殘疾人士的人生態度卻能為我們帶來『更大』的啟發。一次,我陪同殘疾人士參加運動比賽,他們在賽事中展現出堅毅的鬥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那時我深刻體會到,在同一條跑道上,有人會着眼能力和成績的高低,有人卻會將珍惜每一個機會,用生命迸發耀眼的光芒。殘疾人士同樣擁有出色的能力,我們只是為他們搭建一個讓他們發揮的舞台。」

p15a3

 

「我看到自己的成長和改變。」 ── 陳德志

同樣駐守押解及支援組的二級懲教助理陳德志,自二零一一年起成為分隊聯絡人,負責統籌義工服務。他表示:「我需要在義工活動前擬定各項活動細節和負責聯絡工作,有時下班後或休息日都在家編配活動。太太為了支持我,更主動跟隨我一同參與活動,我們的溝通和分享的時間亦因此大大增加,開展了一段別具意義的『婚姻生活』。」

他指出,籌辦活動的過程令他有機會學習和磨練自己,對工作方面大有裨益。他說:「我最難忘的是一年一度的『樂施毅行者』活動,義工團多年來均為活動提供義務支援。由於有數千名參賽者,支援隊伍需要在半年前開始着手準備,同時要定期與其他團體開會,確保活動當日的安全和暢順。這段期間,我就着多種突發情況準備應對策略,這項訓練對我在工作上的發揮有莫大幫助,令我更有信心應付不同的突發情況。」

p15a4

 

「愛羣義工團是一個家,讓我們學習如何去愛。」 ── 林宏斌

駐守總部的二級懲教助理林宏斌,曾獲得部門義工攝影比賽冠軍、義工服務時數金獎,以及由義工團團長推薦由社署頒發的「關懷大使」。他稱:「獲得認同固然高興,但能夠凝聚一班有心服務社會的同事,才是我真正的推動力。義工團多年來成功增進同事之間的感情,除了鼓勵同事利用餘暇服務社會外,亦讓社會大眾了解懲教署以人為本及關懷社會的理念。」

他在過去11年見證了愛羣義工團的發展及轉變,深深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愛』。他說指:「猶記得有一次,適逢一間社福機構希望在聖誕節當日為智障人士舉辦一個慶祝活動。想到能夠有機會讓他們感受佳日的歡愉,我決定鼎力相助,迅即聯繫同事和親友,以有限的資源和人手,共同準備了數十人的食物和一連串的遊戲活動。當看到他們一張張真摯的笑臉,我不禁心頭一熱,深受感動。我期望每一位義工由個人開始,動員家人和朋友參與,共同建立一個無私關愛的社會。」

p15a5